亞大傑出講座,邀請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演講

Tony T.Y. Yang教授談「下一代智慧、碳中和、韌性基礎設施和建設」

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Tony T.Y. Yang教授的研究,對於提升建築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具有重要意義。
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Tony T.Y. Yang教授的研究,對於提升建築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具有重要意義。

亞洲大學20日傑出講座,邀請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ony T.Y. Yang教授,分享「Next-generation Smart, Carbon-Neutral and Resilient Infra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新世代智慧、碳中和、韌性基礎設施和建設),他談到全球面臨人口數暴增、使用土地面積有限、極端氣候等問題,必須在土木工程領域推展無人機檢查、智慧建築等AI技術應用,用來提升建築結構安全,推動可持續性的碳中和建築。

亞大校長蔡進發表示,全球面臨人口快速增長、老化和天然資源等重大挑戰,基礎建設也必須AI智慧化。Yang教授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土木工程系智能結構實驗室主任和結構工程組組長,榮獲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他具備結構物耐震性能與設計研究、中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專長,在性能設計、結構模擬和測試、機器人檢查和施工、高性能與碳中和基礎設施上,有突破性的創設研究而聞名世界,得獎無數,且申請多項專利技術,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這些研究成果對於提升建築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具有重要意義。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ony T.Y. Yang教授提到,碳中和建築的重要。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ony T.Y. Yang教授提到,碳中和建築的重要。

Tony T.Y. Yang教授開場就帶來驚人的數據,他說,根據聯合國評估全世界人口數,預估2025年全球有80億人口,到了2050年會增加到97億人口,代表是接下來的25年全球的人口增長速度非常快,會增加17億人口,這個數字比起整個歐洲加上北美、南美洲的人口數還要多。相對的,接下來全球要蓋2.1兆的建築,才能容納這些新增加的人口,換算是未來26年,每月重建4個溫哥華市這樣的建造速度;其他還有氣候變遷、碳排放、天然災害、各國大型公共建設面臨老化等問題,因此改變建築技術刻不容緩。

Tony T.Y. Yang教授指出,早期他也曾經很不解,土木工程與地球暖化有什麼關連?事實上,土木工程佔全球碳排量的40%,如果沒有從土木工程著手改善碳排量,全世界都不能做到碳中和。他的研究之一,就是採用可持續材料,探索使用低碳或碳吸收材料來建造建築,以減少整體碳足跡;研究提高建築能效的方法,包括被動式設計和可再生能源的整合;評估建築從設計到拆除的整個過程中的碳排放,以尋找減少碳足跡的方案。

亞大傑出講座,亞大校長蔡進發(右)、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ony T.Y. Yang教授(左)對談。
亞大傑出講座,亞大校長蔡進發(右)、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ony T.Y. Yang教授(左)對談。

Tony T.Y. Yang教授說,全球都面臨大缺工問題,建築興建越長、造價成本越高,以加拿大為例,1個建築工人每小時工資1300台幣,而且必須2人1組才能做事;材料的耗損、天災等都是問題,在城市中也面臨沒有土地興建問題。新一代的土木工程,正朝新的科技發展,他們研發如快速建造方法,使用模組塊在工廠快速生產、再到現場快速安裝。他展示用該技術在一周內就蓋好一棟15層樓大樓,讓與會者都驚呼連連!

Tony T.Y. Yang教授表示,由於加拿大政府十分鼓勵綠能、低碳、環保,他們也開始採用木結構,在學校裡完成一棟全世界最高、18層樓的木造宿舍;目前還在研發以木包鋼形式、興建30層樓高的大樓,預計會在2029年完工,除了快速建造外,重點是防震安全係數高,能在地震後保持結構完整。目前AI技術也全面導入結構安全測量上,運用無人機去進行災後救人、結構安全測試等,還能進行城市級別的結構檢查,提供橋梁、建築物損害程度報告,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來優化建築運行,實現能源管理和資源最優配置,促進智慧建築技術在商業和住宅建築中的實施,並推動碳中和建築的發展

亞大傑出講座,亞大校長蔡進發(前排左)、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ony T.Y. Yang教授(前排中)、亞大講座教授黃光彩(前排右),和與會師長合影。
亞大傑出講座,亞大校長蔡進發(前排左)、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ony T.Y. Yang教授(前排中)、亞大講座教授黃光彩(前排右),和與會師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