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專家學者,從生命關懷、宗教文化、學涯規劃、動物保護等主題分享,獲亞大師生熱烈回響
圖為作家「大師兄」,分享「那些句點以後的故事」。
亞洲大學由通識教育中心主辦、深耕計畫辦公室協辦,舉辦共8場「文學嘉年華」、「歷與美」講座,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從生命關懷、宗教文化、學涯規劃、動物保護等主題分享。獲亞大師生熱烈回響。同學說,聽演講得到啟發和勉勵,會勇於突破自己的極限實現夢想。
亞大通識中心主任黃淑貞表示,無論是文學、歷史,都是書寫著人文與生命,唯有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圓滿生命,才能成為完整的人。這次系列講座邀請8位講者分享生命的各種面向,讓師生參與一場場生命饗宴!
圖為企業講師劉榮祥(右),在文學嘉年華演講中與同學互動。
曾經擔任殯儀館接體師的作家「大師兄」,主講「那些句點後的故事」,他自小遭到嗜賭父親家暴,經常隨著父親躲債,親戚中還有槍擊要犯,但他強調,「人生就是不斷選擇,像我這樣的人生歷程,淪為流氓、罪犯都很正常,但我選擇不過那樣的人生。」他反問大家,「知道接體師的工作『旺季』是何時嗎?」答案竟是過年過節前後,此時離家子女才想起和家人聯繫,才發現老父母早已孤獨死在家中,所占比率不少。
企業講師劉榮祥談「從一張投影片開始認識——關於簡報的魅力」,提到簡報目的是「讓人快速理解想說的事情」,每張簡報都是精心設計的敘事,他建議同學在使用各種方便的套板前,應先構思簡報的目的。不同風格透過配色、字形、排版等技巧營造,大方向是圖大、字少、簡潔、前後連貫。
圖為亞大校友黃翊庭,分享「八分之一旅程:從零開始的動保世界」。
文創產業公司董事長羅菀榆,分享「那些關於社畜的小事」。她因家族破產,大學時期就開始兼差賺取生活費養家,從工讀生到小職員、創業,體認許多職場上的「眉角」。所謂「社畜就是一種勇氣缺乏症+不適合的環境」,她鼓勵同學未來進入職場之前,要先思考「我能做什麼?別人需要我做什麼?」才不致迷失於職場中。比起才能,職場更重視人際關係,唯有設定好自我形象,才能找到職場定位。
亞大「浪浪社」創社人之一、黃翊庭校友談「八分之一旅程:從零開始的動保世界」。他強調,動保有其定義與範圍,大多數人想保障的是「動物福利」,也就是讓動物在身心健康的情況下走完一生;並一一細數多年來亞大校園內的校狗們,與同學互動的情感。
台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林翠鳳老師,以「談處世哲學—從經典中提取中庸之道」為題,引導同學思考處世哲學的中庸之道,並引經據典、結合生活面向說明「中庸是中道、常理,是恰如其份的日常運用」。並分享詩詞裡的中庸情懷、如何落實生活裡的中庸實踐。
圖為台中科技大學林翠鳳教授,分享「中庸的處世之道」。
台灣首位勇登世界7頂峰的女性登山家江秀真,主講「改變生命的夢想高峰」,她是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女性,藉由自己受傷到能攀登喜馬拉雅山的經歷,勉勵同學千萬不能放棄,要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引起現場學生的共鳴。並提到在南極圈冒險之旅時,體會到登山運動對環境的影響,因而籌辦台灣第1所登山學校,期盼透過登山教育減少山難發生,傳達乾淨山林的理念。
文史作家蔡蕙頻,談「不純情羅曼史:臺灣史上的浪漫愛情故事」,講述早期的童養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今日的自由戀愛;並分享日治時期,台灣著名的約會地點等。
民俗研究者溫宗翰,分享「被影像誤導的臺灣民俗思維」,民俗影響生活,不同國家的民俗也不同,如:台灣喪事包「白包」,但在日本喜事卻是「白包」;民俗也常常改編到影視劇中,以現在的「三月瘋媽祖」而言,就是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展現台灣不可思議的信仰力量。
圖為女性登山家江秀真(前排左4),與參與講座的亞大師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