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霖同學以「填權息效果與股價動能之關係」論文脫穎而出,受邀公開發表
圖為亞大財金系何杰霖同學,發表「填權息效果與股價動能之關係」論文。
亞洲大學財務金融系何杰霖同學,由劉永欽、陳香如老師指導,以「填權息效果與股價動能之關係」論文,投稿「2023 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在全國近40個財金系所的投稿中脫穎而出,獲優秀論文獎,並受邀到研討會上公開發表。
由台灣期貨交易所舉辦的「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邁入第5屆,為國內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的大型系列活動,主題涵蓋「金融科技」、「產品創新」、「國際趨勢」、「法規制度」等,每年都會吸引國內大專院校財金相關系所響應投稿。
何杰霖同學表示,公司派發股利、除權息後股價會下調,但股價會不會回到原先價位,造成填權息效果,或能繼續上漲,一直是投資人非常關注部分,尤其近年來投資高股息股票、ETF蔚為風潮,所以他想深入探討除權息前的股價動能,對填權息效果的影響。
圖為亞大財金系何杰霖同學(右),獲頒「優秀論文獎」。
何杰霖同學的研究,以2012至2022年台灣上市櫃公司(不含金融股)為樣本,股價動能以1、2、3、6月,及全年度期間的報酬衡量,「填權息效果」的評估包括:首次和完全填權息的報酬、所需天數。
何同學指出,由迴歸分析結果發現,除權息前有較短期、較強動能的股票,達到首次填權息需較多日數,即除權息後股價回升較慢,但回升後則會有較高的持有期間報酬(相對於較長且較弱動能者)。除權息前動能愈強,完全填權息的期間報酬也愈高,但填權息期間會經過較久才完全填權息,且動能計算的期間長短對報酬和所需日數的影響較不規則。此外,研究中也發現,前期動能強弱和期間月數,對填權息的機率有負向影響,由此可解釋除權息前動能較強和其期間較短的股票,達到首次或完全填權息,需較多日數的現象。
何同學說,非常感謝老師的指導,並廣泛閱讀各類論文,而且非常用心的指導他如何進行實證研究,才能完成這篇論文,參加研討會公開發表。另,劉永欽老師鼓勵他申請「五年一貫」,畢業後繼續留亞大攻讀研究所。